导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持续超过1个月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这种疼痛持续存在,并可能在短暂缓解后再次出现。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由于年龄大、体格虚弱或正在放化疗等原因,患者治疗难度增加,预后不良。
01患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可能有哪些症状?其病因很多患者也不清楚
(一)病因综述
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与带状疱疹及某些非疾病因素有关。
(二)根本原因
1、疾病因素
病人可以通过上呼吸道或眼睑结膜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导致受累神经元发炎、出血、坏死,从而产生神经性疼痛。
2、非疾病因素
(1)年龄:年龄越大,免疫力越差,越容易患上本病,特别是60岁以上患者更易发生本病。
(2)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疾病。
(3)疱疹发作范围:发生的范围越大,发生的几率越大。
(4)发疹初期伴有疼痛:急性疱疹发作时,伴有严重神经性疼痛,并发展成PHN的可能性更大。
(三)症状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可出现于疹前或伴发皮疹,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烧灼、刺痛、跳痛、刀割痛,儿童症状不明显,青年稍轻,老年稍重。
(四)相伴症状
1、病人常常伴随着心理、睡眠及生活质量的改变,还会出现厌食、慢性疲劳等不适症状。
2、例如侵犯相应的脑神经就会影响视力,导致面瘫和听力障碍。
02患者有症状之后,应该怎么办?当然是第一时间去做检查
(一)预期检查
对有带状疱疹感染史的病人,如出现神经痛,要及时就医,医生要先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然后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作病*抗体检测,病*培养,免疫荧光染色,免疫酶染色,Tzanck涂片,血、尿、X线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二)分析原理
医师将根据病人既往带状疱疹感染史,结合其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参考血常规、尿常规、病*抗体检测、病*培养、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Tzanck涂片、X线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一系列检查结果,可作出明确诊断。同时也要注意与单纯疱疹、脓疱疹等疾病鉴别。
(三)区别诊断
1、单纯疱疹
该病由人单纯疱疹病*(HSV)引起,多侵犯皮肤粘膜交界处,皮疹为局部群聚型小水疱,临床表现为病*长期潜伏、反复发作。根据症状和体征对其进行鉴别。
2、脓疱
经接触感染的表浅皮肤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发生水疱、脓疱,易破溃结成脓痂,必要时可完善脓液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四)处理原理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以镇痛为主,可采用药物早期、量体裁衣、全程配合,辅以理疗和心理治疗,其治疗目的在于早期有效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绪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五)身体疗法
神经介入技术:其中主要有神经阻滞,或使疼痛区域产生一种麻木状感觉,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应用于临床治疗PHN的神经调节技术主要有脉冲射频和神经电刺激两种。
03患上这种病症之后的患者,除了良好的治疗之外,及时的检查也不能够忽视
(一)预后综述
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注意个人卫生,合理休息,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二)精神护理
1、心理特征
疾病表现为神经痛,严重折磨病人的精神状态。它往往表现为焦虑,躁动,易怒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庭及陪护人员应主动与病人沟通,注意语气,平息病人的焦躁情绪,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给予解答,同时鼓励病人积极学习疱疹的相关知识,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三)药物治疗:严格遵守用药说明,不得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出现严重不适及时就医。
(四)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病愈有一定积极作用。
2、病人应充分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3、注意病人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病人可以适当的体育锻炼,但注意劳逸结合,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五)膳食调理:疱疹后遗神经痛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他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六)膳食建议
1、多吃富含维他命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白菜,番茄等。
2、对于疼痛较剧烈的病人,可适当流质饮食,补充高蛋白物质,以提高免疫力。
(七)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刺激食品,不可过量饮酒,少喝咖啡、浓茶等刺激饮料。
(八)防范措施
1、提高免疫能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正常,睡眠充足,养成规律的锻炼习惯,如晨跑,游泳等,增强抵抗力。
2、预防感染:防止寒冷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3、有效的抗病*治疗
抗病*药联合神经营养、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能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特别是对年长病人要延长抗病*治疗时间。
4、基础疾病的治疗
并发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应积极治疗,以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结语:患上病症之后就及时的接受检查,但是很多的患者就是不喜欢就医,也不明白是为什么?难道非要等到自己的病症严重了再进行治疗,这个时候花的钱,可能会比之前更多,多注意,别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