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归。
通,通达。天,天空,天气。在人身,头为天,该穴又当头顶,足太阳经气自此通达人之高位巅顶会于百会。
通天之名,可能由道家而来,在天、地、人三才中,人居其中,头顶上通于天。肺开窍于鼻,通于天气,本穴与脑神之所在有关,能开通肺窍,通乎天气,天气通于肺,鼻为肺窍。是穴主治肺窍不利、鼻塞鼻衄、不闻香臭,因名通天。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浅层布有眶上神经,眶上动、静脉和枕大神经,枕动、静脉与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的神经间吻合和血管间的吻合网。深层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先取百会,向前1横指,旁开1.5寸处即是。
本穴能祛风通窍。善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现多用于口肌痉挛、慢性气管炎、三叉神经痛等。
用拇指或中指按揉通天次,能治疗头痛头重、眩晕。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瘿气面肿、口眼?斜。
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鼻塞、鼻渊、鼻疮等疾病。
配列缺、迎香、合谷,治疗鼻疾。
人之全体,以头为天;在躯干,则以胸廓为天,通天乃太阳经气自此通达人之高位巅顶,能通彻上窍,通达太阳经气,为通鼻窍、疗鼻疾之要穴。故其主治头项痛、鼻塞、口?、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针灸大成·百症赋》:“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