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拈痛汤
成果:活血行气,解痉止痛。
主治:痛证(一概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病变的痛证,如痛经、粘连性腹痛、盆腔瘀血粘连症、胃肠神经痛、结肠痉挛、碎石后肾绞痛、癌痛等)。
方药:白芍30~50g、炙甘草8g、川楝子10g、延胡索20g、五灵脂15g、生蒲*12g、香附12g、台乌药12g。
歌诀:拈痛平昔古四方,堆叠组合效更良;
芍药甘草金铃子,肝气发笑共成方。
按:本方由芍药甘草汤、金铃子散、发笑散、青囊丸(别名肝气散)四方组合而成。顽痛之疾,必需堆叠组方,相辅协同,才干抵达解痉镇痛的宗旨。方义壮阔,无可多述,使用之妙,存乎专心。尚需参照脏腑辨证,精审寒热底细,随证加减之。譬喻肿瘤痛苦可加乳没、粟壳;粘连性腹痛可合粘连松解汤;盆腔淤血症可合桂枝茯苓丸……。临证医家,应听命药尽其效。自己使用生蒲*、旋覆花、车前子、黛蛤散类素来不必包煎,不然将大地面影响药物灵验成份的煎出。不过在倒取药液时,必需用纱布过滤,以防花粉等服后引发药物性胃炎。自己业医以来,就产生过两起蒲*过敏者,胃肠反映达3月之久,不行失慎。
头风石楠叶汤
成果:祛风散邪,通络定痛。
主治:偏正头风(血管神经性头痛、眶上神经痛)。
方药:石楠叶20g、川芎12~15g、白芷12g、天麻12g、白芍20~30g、甘草8g。
加减:前额痛者加葛根25g、升麻8g;偏头痛者加柴胡12g、刺蒺藜15g;枕后痛者加桂枝10g、羌活12g;巅顶痛者加藁本12g、细辛8g;全头痛者加蔓荆子12g、僵蚕20g;眶上神经痛加决明子20g、杭菊花15g;血压偏高者加山羊角尖片30g(先煎)、苦丁茶15g;血压偏低者加炙*芪20g、制*精20g;痛甚即吐者加代赭石30g(先煎)、半夏15g;痛剧如啄如锥者加大蜈蚣1条,或蝎蜈胶囊2粒,1日3次。
歌诀:头风痛彻寐担心,石楠芎芷麻芍甘;
啄痛插足蚣一条,增药随证再互参。
按:以石楠叶为君组方医治头风者,首推《当代适用中药》,原方由石楠叶、川芎、白芷、天麻、女贞子5味药构成,用以治“女子神经性偏头痛”。自己运历时去女贞子加芍药甘草汤,名头风石楠叶汤,进而扩张了使用局限。石楠为蔷薇科、灌木(或次乔木),原生深山,现园林、护道广为莳植,其叶性味辛、苦、平。有祛风、散邪、补肾、镇痛成果。甄权谓“能添肾气……逐诸风”,李时珍称之为“风药”,并说:“古方治风痹肾虚要药,古人绝不知用,识者亦少”,“浸酒饮,治头风”。看来李氏还做一番“圣药钩沉”的起用功做。吴仪洛说:“祛风通利,是其优点;补肾之说,未可托也。”因此叶橘泉师长综诸家之言,独取其祛风、散邪、止痛影响,制方列为“君”药。至于陶弘景说:“女子不行久服,令思男”,又把这味相像淫羊藿温补肾阳成果,具备“性开心影响”的药物,专辟为女子所用。但未能获得*宫绣、汪讱庵、吴仪洛等诸生本草学家所认同,有待钻研。
以上临时不管,自己对于石楠叶的临证配方心得是:取其祛风定痛的影响,常与川芎相使而伍,医治头风抽痛;取其温补肾阳之功,常与淫羊藿相使配对,医治老妪腰膝疫痛,而不限于诸家本草所纪录的与“五加皮为使”。本方医治三叉神经痛、鼻源性头痛疗效较差或失效。对于历久自服西比林、卡马西公平已成依赖性的固执性重症神经性头痛患者,除汤剂中常加山羊角尖片、蝎蜈胶囊外,尚需合做“阿是”穴刺血和定痛四生散外敷。并须做到禁烟酒、戒郁怒、勿疲顿、慎起居方可收效。
复方都梁丸
成果:祛风散邪,活血止痛。
主治:偏正头风(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眶上神经痛的坚固剂)。
方药:香白芷g、川芎80g、天麻60g、僵蚕60g、地鳖虫50g、细辛30g,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10g(约40~50粒),1日2~3次,饭后服。
歌诀:都梁丸本杨介方,天麻芎芷细辛僵;
蜜丸制剂绿豆许,栾茶送下效彰彰。
按:都梁丸为宋朝名医杨介制方,仅白芷1味做丸服之,医治头痛效著。叶天士说:“新病在经,久病入络。”因而,再插足一派辛通活血之剂,以散积结,而通郁滞,其效更佳。赵学敏称石楠叶为“栾茶”,并说:饮之能蠲百疾”(《本草纲要拣到》)。服此丸先20天用石楠叶30g(1日量)煮汤送下,以增丸效,以后即用沸水送下。自己罕用此丸做神经性头痛的坚固剂,收效较好。经过追踪会见,确能削减病症,伸长复发时光,一部份患者还能获得根治。
葛根宣痹汤
成果:辛开豁痰,活血宣痹。
主治:胸痹心痛(冠芥蒂、心绞痛)。
方药:葛根30g、桑寄生30g、全瓜蒌20g、薤白头15g、桂枝10g、丹参25g、川芎12g、郁金15g、白芍25g、白酒10m1(冲)。
歌诀:如今胸痹属冠心,葛薤瓜蒌桑寄生;
丹桂芎金白芍配,再冲白酒十毫升。
按:本病多因痰瘀互结,头绪痹滞,胸中营运之气阻塞不畅,脉道阻止,心脏失养,发为绞痛。非辛开豁痰不能行其滞;非活血通痹不能定其痛,本方仿瓜蒌薤白桂枝法加葛根、桑寄生扩宽脉道,以利涤栓除滞;丹参、川芎活血行气;郁金、白芍,开结定痛;白酒轻扬宣达,以行药势,而痹开痛止。重症亦可配服蝎蜈胶囊或水蛭胶囊。尝谓:痛证多实。“邪不去而痛不只”虽体虚之人,亦可服用此方临时救急,待病势缓和后,再以徐图缓消之剂坚固之。
化坚逐痹汤
成果:温经活血,化坚逐痹。
主治:痹证(同逐痹酒见下)。
方药:威灵仙20g、白芍30g、制川乌12g、虎杖15g、鸡血藤30g、麻*8g、青木香10g、地鳖虫10g、甘草8g。
加减:寒痹加制草乌10g;热痹制川乌改10g、虎杖改20g、大红藤30g易鸡血藤;颈椎病(神经根型)加葛根30g、片姜*12g;腰椎退行性变加骨碎补15g、补骨脂12g;腰椎间盘凸起症加红花12g、川芎12g、骨碎补15g;关节僵肿加白芥子15g、僵蚕20g;关节囊积液加益母草20g、白芥子15g、水蛭胶囊2粒(1日3次);膝骨性关节炎加川牛膝12g、粉防己12g;血压高者桂枝易麻*。对于青木香含马兜铃酸,服之易于致使肾侵害的报导,主若是随便加大剂量,剂量过大(60~~g)超过人体耐受极限而至。而本方中青木香用10g,且片刻服用,是较量平安的,谨慎起见,亦可删去。
强骨丸
成果:消坚散结,续骨定痛。
主治:痹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关节僵肿变形,肌筋膜炎,肌纤维结构炎,种种骨质增生症,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凸起症及其手术后遗症,肋软骨炎,骨折内伤血肿痛苦,慢性骨髓炎之死骨孕育,肋膜粘连症,关节粘连症,盆腔淤血症,盆腔粘连症,重症肌无力,复活妨碍性血虚等)。
方药:制马钱子(砂炒至有爆裂声,表面膨起,压之即碎,呈棕*或枣赤色)g、全蝎g、地龙干g、地鳖虫g。研极细粉,炼蜜做丸,如梧子大,晒干后每丸约0.3g,含净马钱子约0.2g。
伏法:合做其余药服用,每晚睡前服2粒;如独自服用,正午、晚餐后各服2粒;复活妨碍性血虚,每晚睡前服1粒。均用淡红糖水送下。(按《药典》规则制马钱子旧例剂量,1次约0.3~0.6g)
反映:按此剂量服用,寻常无不良反映,多数病例有反映者,如晨间觉得头晕、足软等形势要即时减量或停药。
忌讳:高血压病患者慎服。妊妇、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忌服。
按:马钱子制剂方名良多,如九转复生丹、龙马自来丹(马钱子、地龙干)、上海风痛片(马钱子、麻*)等。强骨丸是听命颜德馨教导处方并参考先哲多家制方阅历构成。剂量比例:制马钱子3份,其余3味1份(3:1)。张锡纯谓马钱子“开明经络,透达关节之功远胜于它药”。恰是由于马钱子具犹这样突出的疗效,因此使用于临床千年不衰。
本品虽有大*(李时珍认为无*是过失的),但是“*药猛剂,善起沉疴”,实为霸占恶疾,起颓振衰,剂轻效捷之剂。不能因有*,而不敢使用,实为惋惜。但历时必需鉴别药*,化*为药,“变鸩*为金丹”,来援救困穷。只需修制楷模、剂量切确、识证的确,并详嘱服后偶见的不适反响应解决举措,照服不妨。马钱子在本方中的成果,凸起了一个“化”字,其余三味取其一个“通”字,一通一化,互认为用,力专职宏,功力峻捷。对于某些关节僵、肿、硬、痛、漠不关心,蒂结深固,肢体如残之痼疾,非此不能攻坚化结,消肿止痛。马钱子制剂微量便服,再有强健保健影响。
病院中医主任吴香山老师长常备此丸医治诸多骨伤科疾病,又称此丸名宝寿丸、万寿丸,他认为天天晚间服1丸,可保安康龟龄,并自我履行之,年将90方逝。“文革”期间,批驳“龟龄”是续命论,因而更名为筋骨止痛丸。据药理实践钻研声明,马钱子与麝香、玄胡同用,也许增*;与赤芍、甘草同用也许减*。微弱中*形势,也许停药后多饮沸水,或喝些绿豆汤、甘草汤便可;中*较重者,可遵从士的宁中*解决。本品*性有积储性,倘使独自服用须10~15破晓停4~6天再服。
*芪白及汤
成果:益气敛阴,补肾宁络。
主治:阴斑(血小板削减症)。
方药:炙*芪25g、白及片20g、人参12g、甘枸杞25g、沙蒺藜12g、净连翘15g、生槐米15g、仙鹤草20g、甘草6g、黛蛤散20g、大枣4枚。
歌诀:小板削减属阴斑,白及参芪枸杞甘;
槐米蒺翘鹤甘草,黛蛤大枣同煎餐。
按:本方以*芪、白及;人参3味为君,益气养阴,扶正复元;甘枸杞、沙蒺藜补肾填髓,养血和营位居臣药;连翘、生槐米、仙鹤草3味,有凉血止血,润肤敛表之功,为佐药;甘草、大枣和谐药性,毗连功效为使,同奏益气敛阴、补肾宁络之效。血小板削减症属“阴斑”之类,但是气阴两伤,热扰血动是罕见病机。谨守病机,创办治法,拟用补气以复元,生精以养血,凉血以宁络,是为大法。按当代医学见解,本方也许算是该病免疫调理归纳疗法的代表方之一。连翘与槐米,据当代药理剖析,均含有丰裕的维生素PP(芦丁),具备增加毛组血管韧性的特别影响,是一组相须为用、功效笃志的精仙丹对。本方用于种种血小板削减症,随证加减,疗效显然,除一面病不同多半在递减停用“激素”历程中,未见反跳。
健停止血汤
成果:温中健脾,收摄止血。
主治:呕血便血(上消化道出血)。
方药:*芪30g、炒白术15g、海蛸20g、白及片20g、炒地榆30g、生大*5g、赤石脂15g、甘草8g。用灶心土1捧,炮姜10g(拍碎)煮水,汲水煎药。
歌诀:温中摄血求姜芪,蛸及榆*草脂宜;
再入灶心土一把,涩肠固下是良机。
按:大凡呕血便血之证,多因脾胃气虚,中元不摄,而致血溃于内,甚则血脱而厥(失血性休克)。治之急需健脾益气,助摄固脱,方中*芪、白术专职此功;加乌及散和地榆配生大*两组药对,为消化道出血的速效收涩止血药对,借助益气固摄之力,止血之效更捷;赤石脂配灶心土(无灶心土,可加大赤石脂剂量),相须为用,强化涩肠、固下、温停止血之效。炮姜为佐,旨在辛化防滞,芪、术得此效劳倍增。本方治上消化道出血,偶尔3剂而止(特别重症不同)。
塞流止崩汤
成果:益气固摄,塞流止崩。
主治:血崩(子宫成果性出血等)。
方药:炙*芪30g、炒白术15g、升麻8g、煅龙骨20g(先煎)、鹿角霜20g(先煎)、乌贼骨20g(先煎)、炒地榆30g、茜草根15g、红苍术12g、炒蒲*12g。
歌诀:益气疗崩塞断流,芪麻二术鹿龙优;
茜榆乌贼蒲*炒,止血成果应不愁。
按:脾能统血摄血,而使血循常道,不致崩溃。举凡失血脱血之危候,急以补脾益气,复原和强化其统摄之功,每能获效。大振脾元,益气举陷法,塞流澄源,标本同治,不光能起到“立止血”的影响,并且再有“利血生”的成果。赵氏《医贯》:“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无形生有形也”,这即是芪、术相伍的立意地方。基于此法,再纳诸多固摄止血之品,犹如虎生翼之效。“血滑脱宜峻滴以收之”(《类证治裁》),方中3味骨甲类药物毗连使用,堪称势力精全,性味雄壮,固涩力宏的方组。红苍术为蓼科拳参,我省有名中医妇科行家徐志华师长治崩血罕用之品,如今本品已制成“止血净”1号(《中药志》第三版),也是他的阅历用药,插足本方,有速效止血之功。对于气散血脱,紧急重症者并佐以独参汤“过口”(喝药后缓慢服之)收效更捷。
凉血止衄汤
成果:清热凉血,润燥止衄。
主治:鼻衄(病因不明,屡屡不只,常年不愈且已清除其余血液病等患者)。
方药:水牛角片20~30g(先煎)、生地*20~30g、黑栀子15g(打坏)、知母20g、生大*8g、怀牛膝10g。水煎服。赤子酌减。
歌诀:医治鼻衄地用生,知母山栀牛角*;
牛膝同入成就好,禁食椒酒燥辣辛。
按:寻常鼻衄,是为小恙,稍治而愈。临证每见几岁、十几岁童子或成人的患者一触即衄,一病即衄(俗称“沙鼻子”),甚则孕育血虚。五官科屡屡审查(-),屡屡不已,达几年或十几年不愈者,着末皆救治于中医,本病亦是中诊医治的强项。此证除阴虚血燥外,寻常无证可辨,治之均以凉血止衄之剂,并连合红黑散(见外治药方篇)外吹,救急。待血止后,再服用根除独圣散,如能征得医患紧密合做,禁食椒、酒、辛、辣、炕、炸,动血之品(特别是葱和韭菜),防止曝晒,据临床会见,不少患儿,果能根治。经治愈。的不少患儿于今已成人工作,又带其余鼻衄患儿来诊。假使不能根治者,亦有削减出血量和削减复发次数的远期疗效。
独圣散
成果:凉血止衄,生肌敛疡。
主治:鼻衄(病因不明,屡屡不只,常年不愈之根治方)。
方药:白及(净)研极细粉,每服5g,赤子酌减,加鲜旱莲汁20ml,沸水冲服,1日2~3次。
按:考之医籍,用一味药研粉冲服,名独圣散者,如荆芥穗(《实力方》原名愈风散)、山查肉(《达生篇》)、马粪(《温病条辨》)等。我乡老医林子书师长,得走方医之传,用白及1味,研极细粉,加童便沸水冲服,名“鼻衄根除独圣散”,付与余。临证几十年来,每遇是证,先服凉血止衄汤,待血止以后继服本方,用之多验。然童便、粪清、人中*、海底石之类,已渐不必。自己以鲜旱莲汁代之,其效更佳。
溃疡散
成果:和中敛疡,制酸止痛。
主治:胃脘痛,鼓噪吞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量等)。
方药:乌贼骨80g(去壳微炒)、鸡蛋壳80g(洗净微炒)、浙贝母50g、白及片80g、甘草40g、枯矾10g,研极细粉,过目箩,捻之如迎面之粉。每服3~5g,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用沸水冲服。
歌诀:胃脘鼓噪酸水出,乌芨甘贝蛋壳入;
枯矾少量同研粉,生肌疗疡胃泰和。
按:本方别名复方乌贝散,其成果也许概述为:制酸和中,生肌敛疡,开结散郁,降泄止痛。且能止血而效速。以上药理尽人皆知,无庸多述,惟枯矾1味,用量虽轻,而愈合溃疡之力最强,早有报导,不行忽略。当代科研发掘铝对人体无益,待病症缓和后,枯矾可酌情去之。本方参考诸多验方组合而成,含植物纤维较少-,是一剂疗效显著,副影响少(仅便秘),便于服用的抗溃疡验方。但请求选材精美,碾制细膩,坚决服用,方能坚决疗效。
椒附建中汤
成果:逐寒行滞,温中舒脾。
主治:严寒胃痛(虚寒型慢性胃炎、减弱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重症)。
方药:大红参10~20g、炒苍术15g、炒白术15g、干姜10g、炙甘草6g、制附片10~20g、川椒5~8g。
加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加海螵蛸20g(先煎)、白及20g(先煎);减弱性胃炎加乌梅15g、制*精20g;痛甚者加白芍25g、香附15g;胀甚者加木香8g、砂仁5g;吐逆涎沫者加炒吴茱萸5~8g、姜半夏12g;便溏泄者加益智仁12g、赤石脂15g。
歌诀:附子理中加川椒。
按:本方为附子理中汤加蜀椒,6味药构成。概述了参附汤、术附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大建中汤、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七个药方,其成果堪称心、脾、肾三阳同温,寒、湿、积三邪并逐,尽一法而良多方之妙。专为严寒内盛,脾阳衰落,畏寒肢厥,腹痛肠鸣的脾胃自病之危候而设,能抵达逐寒行滞、温中救逆之效。本方的主脉:沉轻微或数或缓;主舌:舌淡蓝或大,苔灰润,或白滑,或白膩如积粉。常见于溃疡病、慢性减弱性胃炎以后期、胄肠神经官能症等。是一则拯危救逆的药方。此方虽为重阴固寒、凝集做痛而立,但是椒、附、姜均为辛温燥烈之品,剂量宜由轻到重忖量增减为妥,待寒去阳复之际,再听命舌苔变动,更用他法。
苓桂升陷汤
成果:温化逐饮,健脾升陷。
主治:胃下垂停饮者(伴胃液潴留)。
方药:茯苓30g、桂枝10~15g、炒白术15~20g、炙甘草6g、升麻8g、柴胡8g。
歌诀:苓桂术甘加升柴。
按:胃下垂患者,令其站立,做收腹、吸气举动,可听到腹中水声汩汩,举动时自发脘腹如水囊,泛动有声者,水饮不去,清气难升。先服此方,待水饮消除后再服补中益气类,方有升提举陷之效。虚寒甚者加干姜10g、附片10~20g;湿浊甚者加藿香叶12g、白蔻仁5g。
枳术升陷汤
成果:健脾行滞,理气举陷。
主治:胃下垂气滞者(伴胃肠胀气)。
方药:枳壳15~20g、炒白术12~15g、升麻8g、柴胡8g。
歌诀:枳术汤加升麻、柴胡。
按:胃下垂患者,脘腹做胀,饭后更胀,叩之如鼓,屡次嗳气,痞滞不除,清气难升,先服此方,待气行胀平后,再服补中益气类,方有举陷升提之效。胀甚者加莱菔子15~20g、砂仁5g;便秘者加火麻仁30g、元明粉10~15g(冲)。
茵藿平胃散
成果:燥湿泄浊,芳化退*。
主治:*疸湿重于热者(各型肝炎、胆囊炎等)。
方药:茵陈蒿30g、藿香叶12~15g(后下)、炒苍术12~15g、陈皮12g、姜厚朴12g、甘草5g。*疸深挚、皮肤瘙痒者加广郁金15~20g、过路*30g、刺蒺藜12g。
歌诀:平胃散加茵陈、藿香叶。
按:雷少逸创茵陈平胃散治湿郁发*有著效(《时病论》)。余加藿香叶(昔日产者为佳),名茵藿平胃散。较之疗效抬高了一步。*疸湿重于热者,按保守治法,用茵陈五苓散,所谓“治*不利水,非其治也”。使湿浊病邪从小便分利而出,抵达退*宗旨。自己认为:湿性粘腻重着,非燥不动,非化不起,非宣不散,非利不除。加藿香叶增加辛散、芳化、泄浊影响,使湿浊疫*之邪宣化于中焦,再分利于下焦,疗效更佳。本方对肝炎之初,只*疸显然,其余无证可辨者用之;对于慢性乙肝,酒食之家,肥腴之体,湿浊内盛,舌大苔白,肝成果接续侵害,拖延逾年者亦用之,随证应变,均有较好的降酶、退*影响。
茵陈三*汤
成果:清热败*,活血退*。
主治:*疸热重于湿者(各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
方药:茵陈蒿30g、过路*30g、田基*20g、生大*12~15g(后下)、虎杖15~20g、蒲公英25g、板蓝根20g、藿香叶(昔日产者效佳)15g(后下)。*疸深挚,皮肤瘙痒者加赤芍20g、广姜*12g、刺蒺藜12g。
歌诀:湿热*疸分重轻,三*藿杖板蒲阵;
*深瘙痒加赤芍,蒺藜姜*效更神。
按:此方为茵陈蒿汤之变法,以虎杖易栀子,是为至妙。其活血通腑,清热败*之功为栀子所不及,堪称一药多效的肝病良药。茵陈蒿得田基*、过路*之佐,相认为用,利湿消疸之效越发专峻;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败*;藿香叶芳化宣行,以防上述诸品寒凝留滞之弊,因此说藿香是茵陈三*汤的增效剂。诸药投合,使疫*瘀热之邪,分解于中焦;借大*通腑泄热之力,排逐于下焦。有形之邪出于谷道,无形之湿利于水道,取其先后分消之意,而退*降“酶”影响较快。
平麦悠闲散
成果:疏肝健脾,扶正复元。
主治:为种种肝炎复原期的坚固剂。
方药:柴胡80g、当归80g、炒白术g、白芍g、茯苓g、甘草30g、生麦芽g、平川木g。打粗末,屡屡25g,水煎1次,1日2次分服(不屈第二煎)。
歌诀:悠闲散去薄荷加生麦芽、平川木。
按:悠闲散医治慢性肝炎、初期肝强硬,日本汉方医殊为尝用,且早有报导。本方以生麦芽易薄荷加平川木,2味相伍,成果疏达和中,活血柔肝,以增加其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成果。因而,生麦芽宁静地木做为治肝病确是悠闲散的增效剂。自己常以此方与朱氏复肝散瓜代服用,医治初期肝强硬,或用做肝强硬(失代偿期)门脉高压,腹水消退后的保持剂,或独自服用,特别做种种肝炎复原期的坚固痊可剂,成就甚好,故乐于荐用。
开络涤饮煎
成果:苦辛开络,健脾涤饮。
主治:悬饮(渗出性肋膜炎、胸腔积液难消者)。
方药:生香附15g、旋覆花12~15g、广陈皮12g、生半夏15g、云茯苓30g、生薏米30g、葶苈子15~20g、白芥子12g、生*芩15g、紫丹参20S、生姜3片、大枣4枚。注:倒取药汁时,必需用纱布过滤。
歌诀:胸液难消肋膜炎,半夏薏香生药先;
陈旋苓芥葶苈子,姜枣丹参芩共煎。
按:结核性肋膜炎、胸腔积液属“悬饮”之类。主方为十枣汤,因药力猛峻,副影响大,历久以来医家不敢轻用,病家亦难担当,是为缺点。自己仿《温病条辨》“苦辛淡合,芬芳开络法”,取香附旋覆花汤加减之,制订开络涤饮煎。重症可配服香戟胶囊(见专用胶囊篇),一样具备破癖逐饮、消坚行水的影响,服药全历程很少浮现胃肠道不良反映。使病人的水饮无声无息地消于无形当中,且能节制渗出。
方中香附生用是顾全其辛燥化湿,行气开结的固有疗效,用以加大驱策旋覆耗费痰、下气、通络、行水的力度。旋覆花、葶苈子、香戟胶囊等均为性猛耗气,味恶伤正之品,听命“衰其半而止……”的法则,当胸腔积液显著消退后,酌情减量,或用旋覆花的全草──金沸草,加大剂量,较量妥帖。临证接诊此病,寻常已是用大批抗结核(抗痨)药或胸穿的经治病例。其一,胸腔积液未几,但难以消除者;其二,胸腔积液众多每抽每渗者;其三,多数胸腔积液或包裹性积液久久不能吸取者。寻常服10~20剂,每见奇功。不过包裹性积液,特别固执,必需配服水蛭胶囊,方见消水散结之功。
八味苓桂术甘汤
成果:温阳化饮,利水强心。
主治:支饮(肺源性心脏病伴心衰及其余充血性心力减弱)。
方药:茯苓30g、桂枝12g、炒白术15g、炙甘草6g、制附片10~15g、北五加皮8~10~12g(另包)、葶苈子15~25g、丹参15~20g。
歌诀:支饮射肺又凌心,温阳利水病方平;
桂苓术甘参附葶,北五加皮方效灵。
按:慢性支气管炎按三焦辨证,其进展趋向是由肺(慢性支气管炎)及脾(肺气肿)传肾(肺芥蒂)。病在上焦(肺)治之较易,传及中焦(脾)治之较难,罹入下焦(肾)治之更难。由于肾阳虚不能温化,脾性虚旋运无权,甚至水饮上逆,凌心犯肺,气、水、瘀三邪互结,孕育“水介意”的“支饮”之证。遵从《金匮要略》的治法是“心下有水饮,胸肋支满,眼花,苓桂术甘汤主之。”这一名方为“温药和之”医治痰饮病之大法而设。但是单以“和之”除对于“气短有微饮”的部份轻型病不同,其余留饮,未必胜任。魏荔彤说:“言和之,则不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亦概其例义于温药当中,方谓之和之”(《金匮要略转义》)。此确为阅历之谈。
自己以苓桂术甘汤为基础方,插足活血逐水、涤痰降气等“行消之品”即为此义。附片配北五加皮,大温心肾之阳,阳能化气,气能行水,水饮一除,阳光自现;丹参配葶苈子,活血逐饮能消除肺淤血和肺水肿,有力地削减和改革心脏的负荷,很快缓和由缺氧而引发“眼花”的肺心脑病症状。经方加味,功力相济,心衰能很快获得节制。
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皮属五加科,色*白,有相像人参的“适应原样”影响;北五加皮属萝藦科,色零落,有*毛旋花子甙样的强心影响,因气息恶香,故通称为香加皮。据会见今朝药房,均为此物,有*,服后有胃肠反映的副影响,但确有强心之效。运历时,当精审剂量,把握分寸,配方应另包,便于病家鉴别。偶有反映,也许减量或捡去。
膏淋分清饮
成果:分清去浊,滑利通淋。
主治:膏淋(乳糜尿)
方药:射干15~20g、泽泻30g、萆薢15g、车前子15g、石打穿20g、半边莲25g、半枝莲20g、石韦30g、冬葵子12g、台乌药10g、川牛膝10g。
歌诀:膏淋分清用二莲,射乌萆泽伴车前;
二石牛膝通溺道,分清别浊此方先。
按:射干别名乌扇,成果降火、解*、散结、消痰,是上焦药。用于医治乳糜尿,据报导为一医家在医治扁桃体炎的历程中间或发掘,反复之,果验。其成果:“苦能下泄,故善降;兼辛,故善散”(《本草经疏》)。大鳖甲煎丸用之,取其“消痰、破癥结”的影响。本病为湿浊淹留住焦,甚至尿如膏脂,清浊不分,然透露散结,消痰破瘕可做先河,故用之为君;再合大阵淡渗涤浊之品的泽泻、车前子、萆薢、石韦等导其败精浊腐,浊去溺自清;半枝莲、半边莲、石打穿为民间医治斯症的验方,成果:活血行滞,通络涤浊;冬葵子、台乌药滑利水道,行气开闭,借川牛膝之导药下行,推浊生新,合奏分清去浊,滑利通淋之效。我治乳糜尿,把握通、固、涩三步。主意“通”而通得简洁利索,除底细羼杂,特别环境外,很少通、涩兼用,待浊邪肃清,尿液转清,乳糜尿测定为弱阳性或阴性时,再“固”,以健脾益气,兼摄肾纳之剂(益智仁、怀山药等),着末拟用益气敛精,收摄下元之剂(芡实、石莲子、山萸肉等)坚固之。夹凝块、尿滞者加益母草20~30g、蝎蜈胶囊2粒,1日3次;乳糜血尿者加生茜草15g、红苍术12g;证见气虚不摄者去半边莲、半枝莲加*芪25g、炒白术12g;湿热下注者加苦参15~20g、炒苍术12g。服药期间,限食荤腥油腻之品,寻常服用8~16剂或者获效。自己曾收治1例:吴姓老媪,年62岁,患乳糜尿25年,手术医治已2年,依旧失效,处方8剂,仅服4剂获效。
化石散
成果:消坚化石,活血通淋。
主治:石淋(泌尿系结石)。
方药:海金沙g、生鸡内金g、真虎魄g、海浮石50g、木香30g、硼砂10g。研极细粉,每服3~5g,逐日3次。用连钱草50g,煮水送下。
歌诀:松庭秘籍授张君,虎魄浮石合二金;
硼砂木香同研粉,连钱煮水化石淋。
按:此方为六安(沪籍)名医史松庭师长家藏之方,往常均克己备药,秘而不露,去世前付与余。方中海金砂、海浮石为罕用之溶石剂;生鸡内金,张锡纯谓:“不光能消脾胃之积,不论脏腑那边有积,鸡内金均能消之”,甚则“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已为今世临床医家医治肝脾大、内脏结石罕用之品;虎魄成果活血散瘀,利水通淋,导药力直达尿系;硼砂虽有小*(《四川中药志》),但用量很轻,成果调理尿液之酸碱度,使之成为碱性,以利于溶石;木香则行气助溶。本方具备溶坚排石、利尿通淋的归纳影响。自己拟用连钱草煮汤送下,以强化推排之力。肾与输尿管结石(不大于1cm者),偶尔用总攻强排未见排石者,使用此方缓溶徐导而见排石。
起源:好医生在线网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悉数人看到
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