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患者:曹某某
性别:女年龄:49岁初诊日期:00年03月8日主诉:左侧头痛近1月现病史:近一月前,左侧头面不明原因疼痛,继发疱疹。经住院输液后,疱疹消失,唯疼痛不减。现左侧头面疼痛,阵发性加剧,痛不可耐,甚者不可触摸。纳可眠差,口干,无汗,大便不畅不成形,每日一次,小便起夜1-3次,下肢易水肿。舌淡红苔约厚腻,舌下瘀络明显,脉弦沉细,约有紧脉。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症处方:四逆散合大*附子细辛汤方组:枳实60g炙甘草60g柴胡60g赤芍60g大*30g附子30g细辛15g剂量:剂煎服方法:冷水ml浸泡小时泡透,大火煮沸,文火煮30分钟以上,煮取ml,一次00ml,一日三次,饭后温服。禁忌:生冷寒凉饮食,绿豆及其制品,石膏制品。二诊日期:00年03月30日治疗效果:头痛大减,纳可眠差好转,口干好转,无汗,大便畅不成形,每日3-4次,小便起夜1-3次,下肢易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沉细。续方剂。三诊日期:00年04月0日治疗效果:还有轻微头痛,纳可眠差好转,口干好转,无汗,大便畅不成型,每日3-4次,小便起夜1次,下肢易水肿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沉细。续方剂。回访治愈,无复发。中医可不是慢郎中,全程未用一粒止痛西药。②
患者:刘某
性别:女
年龄:55岁(湖南娄底人)
就诊日期:年9月18日
主诉:左大腿外侧麻木刺痛半年。
现病史:患者因半年前得带状疱疹,经医院治疗后,疱疹已消失,但经常感到左大腿外侧麻木刺痛,晚上加重。
刻诊:口干,晚上更重,口苦,喜热饮,纳可,易口腔溃疡,脸和后背易出汗,平时有心烦、颈椎、右肩关节、双膝关节、腰经常酸痛,小便*,次数多,大便偏稀溏,一天二次;舌淡,苔薄白,有齿痕,左脉沉弦细,右脉浮弦紧。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组:北柴胡15g炙甘草30g牡蛎30g干姜30g*芩45g桂枝45g天花粉60g葛根60g生麻*3g制附片30g
煎服方法:加冷水3毫升,浸泡一个小时,加热到水开后,小火煮到毫升,去药渣,将剩余药液煎至毫升,分三次温服。
忌口:生冷,油腻,辛辣,绿豆,水果,饮料等。
二诊:年9月1日
患者自述:服完三剂中药后,左腿外侧麻木刺痛已完全消失,颈、肩、腰、膝等处酸痛不适也大为缓解,脸和后背出汗明显减少,口稍干,口已不苦,想继续吃几副中药,以巩固疗效。因本次病人症状大部分已经好转,知病邪已衰其大半,遂处以一诊方半量减生麻*处方。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北柴胡60g炙甘草15g牡蛎15g干姜15g*芩3g桂枝3g天花粉30g葛根30g制附片15g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同一诊,由于药量减半,嘱其加冷水毫升。
忌口:同一诊。
治疗效果:一个多月后,患者带孙女来看病,说吃完后面七剂中药,感觉诸症消失,没有什么不适,所以没来复诊了。
临床体会:患者来诊时,主要是由于左大腿外侧麻木刺痛半年来诊,追问病史得知是带状疱疹后遗症所致,因患者有左大腿外侧刺痛,颈、肩、腰、膝关节酸痛,右脉浮弦紧,可知有太阳余邪未解;口干、口腔溃疡,心烦,脸和后背易出汗,小便*,有阳明内热征象。口苦,左脉弦,为少阳郁热;喜热饮,大便稀溏,有齿痕,为太阴寒湿。综上所述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深刻体会六经辨证准确和原量原比例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
③
患者:张某
性别:男
年龄:50岁
初诊日期:年8月
患者患带状疱疹,经治疗后疱疹消退,遗留神经痛十个月久治不愈。
现症:左肋部、左腋下及后背烧灼样、刀割样疼痛,日轻夜重,影响睡眠。病人自言生不如死。伴咳嗽一月余,白痰,背部寒凉无汗,口稍渴,饮水不多,舌淡嫩、水滑,脉沉迟,大小便正常。
处方:小青龙汤
方组:桂枝30g白芍30g麻*30g干姜30g细辛30g半夏30g炙甘草30g五味子30g附片15g
剂量: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煮方法:冷水浸泡30分钟,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饭后温服。
三剂药后效果出乎意料,上方服完左肋、腋下、后背的灼热感、刀割般疼痛及咳嗽、白痰、后背凉等症状大减。效不更方,上方再开十二剂,折磨患者十余月的疼痛彻底治愈。
医者按: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剂非常多,如小柴胡汤及山西一老中医的小柴胡加制川乌、龙胆草、连翘方,柴胡桂枝汤等。如果我们要按病选方,上方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什么会选择小青龙汤呢?主要是患者的咳嗽、后背冷,清稀痰,这些症状说明病人胸中寒气凝结,水饮聚集,故用小青龙汤解表蠲饮、温经止痛,方证相对,故药到病除。通过这个病例再一次告诉我们,中医治的不是人的病,而是得病的人,即整体观念,不要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用小青龙汤治疗带状疱疹的神经痛,与小青龙消水肿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的神经痛是神经充血水肿所致不谋而合。
④
患者:胡某
性别:男
年龄:55岁天长街道人
初诊日期:年1月9日一月前患带状疱疹在头面部,现疮疹已收,表皮完好,头面部连齿疼痛剧烈,昼夜难眠,来我处就诊。
处方:大*附子汤
方组:大*45g,制附片3Og,细辛3Og
剂量:3剂
煎服方法:冷水泡透后,煮开再煎30分钟,分3次温服。
治疗效果:一剂症状减轻,三剂症状大减。
二诊:年1月1日给予前方再开剂服后痊愈。一月二十日随访未见其他症状,经方真神奇。
右项部带状疱疹案患者:雍某
性别:女
年龄:56岁
症状:患者主诉:起床后,发现右侧项部疼痛,以为是落枕了,来我处治疗。
治疗:经检查,在右侧项部发现3个*豆粒大小的水泡,水泡周围疼痛,有灼热感,确定并非落枕,而是带状疱疹。
根据刘师兄讲的治疗思路,先在〔大椎、心俞(双)、肝俞(双)〕刺血拔罐,然后又在〔患处〕刺血拔罐。
隔天,按上述方法再次治疗。
疗效:次后,患者痊愈。
(仲圣师友辽宁齐春雁医生医案)腰腹部带状疱疹案患者:杨某
年龄:53岁
病史:带状疱疹两天,来诊所时疼痛剧烈,患者腰腹部有几团疱疹。
治疗:在疱疹比较密集处做了三个〔势〕向足部引,当时足部出现如蚂蚁爬行一般的感觉。留针半小时取下,疼痛去掉80%。
然后继续扎〔元气四五针〕加〔太冲〕留针一小时。
疗效:起针后,患者反馈整个人感觉轻松,疱疹处轻微疼痛;
第二天,继续之前治疗连续扎针一周,疱疹处结痂脱落,没留任何后遗症。
(仲圣师友山东严家斌医生医案)右前胸和腹部大面积带状疱疹案患者:男年龄:17岁病史:带状疱疹,3月31日来诊所就诊时已出疹3天,晚上疼痛难忍,其母亲在局部划了划,并拔罐一次。查体:右前胸到右后背大面积疱疹。治疗:1.端坐位,标记心俞、肺俞、膈俞、肝俞的位置.在疱疹周围用7号针头向疱疹方向轻轻点刺一圈3.依次在标记好的心俞、肺俞、膈俞、肝俞上刺血4.双侧龙眼穴刺血5.在疱疹局部点破拔罐(先刺头,后刺尾)注:以上刺血均需严格无菌操作。疗效:4月日治疗第二次,4月7日时来说,4月3号早上不疼就去上学了,5月1日电话随访无不适。嘱患者:1.局部不用外用药。.不吃鸡肉等辛辣油腻食物。(另:共治疗带状疱疹6例,患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74岁,除74岁老人共治疗5次外,其余5例均治疗——4次症状消失。)(仲圣师友河南董锋涛医生医案)带状疱疹后遗症10余年案患者:盛某性别:男年龄:67岁症状:带状疱疹后遗症10年余,每晚要吃止痛药维持,最多一夜吃4次止痛药才能入睡。治疗:背部胸3到胸7﹝背俞穴﹞及夹脊穴区域僵板,明显压痛处﹝松解拔邪﹞,加﹝柴胡桂枝汤﹞;扎﹝元通月窟﹞+﹝照海﹞前5日每日一次,之后3天一次。疗效:治疗当天,患者没吃止痛药,即可入睡,共治疗10余次,患者痊愈。(仲圣师友河南杨长杰医生医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