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神经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的Meta分
TUhjnbcbe - 2021/7/5 22:55:00
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784152.html
正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急性发作的带状疱疹(HZ)在皮疹愈合后,由于神经损伤后的炎症和修复过程障碍导致的疼痛,目前临床上对PHN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识别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予以干预,对降低PHN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国外对PHN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开展了较多研究,但我国PHN发病人群、医疗条件等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内PHN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PHN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其预防控制提供依据。1方法1.1文献检索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建库至年9月发表的有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相关因素”,英文检索词为“herpeszoster”,“zoster”,“herpeticneuralgia”,“postherpeticneuralgia”,“postherpeticpain”,“postherpeticpain”,“riskfactors”,“China/Chinese”。采用自由词+主题词进行检索。应用EndnoteX7进行文献管理与查重,通过人工过滤筛选可能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1.2筛选纳入标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HN危险因素的文献;病例符合PHN诊断;文献中有相关因素的OR值及其95%CI或可以计算OR值及其95%CI。排除标准:重复发表文献、综述、病例报告;无法获取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CI的文献;数据错误或无有效数据的文献等。1.3文献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的检索、筛选、数据提取。在资料提取时,二分类变量按原始分类标准不予转换;将多分类变量,如年龄分层统一合并成“50岁”和“≥50岁”两类,皮损面积分层合并成“3%”和“≥3%”,急性期疼痛程度分层合并成“轻中度”和“重度”两类,初治时间分层合并成“3天”和“≥3天”。并对纳入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得分0~3分、4~6分、7~9分分别判定为低、中、高质量。意见分歧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1.4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公式[ES=lnOR=β,SE=(lnORU-lnORL)/3.92]进行效应量的转化。采用RevMan5.3和Stata14.0进行统计分析,效应量采用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CI进行描述。采用I2进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检验,若I%或P0.05,表示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分析;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2结果2.1筛选结果初步检出篇文献,其中中文篇,英文3篇。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1篇中文文献。共纳入例研究对象,其中PHN为例,PHN发生率为36.9%(见图1)。2.2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5.54,95%CI:4.21-7.92)、情绪状态(OR=5.49,95%CI:2.92-10.32)、前驱痛(OR=3.99,95%CI:2.46-6.48)、皮损面积(OR=6.41,95%CI:1.76-23.34)、急性期疼痛程度(OR=6.04,95%CI:3.22-11.33)、基础疾病(OR=4.30,95%CI:3.14-5.89)、初治时间(OR=2.44,95%CI:1.85-3.22)等是PHN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小剂量使用激素(OR=0.34,95%CI:0.19-0.62)是其保护因素,性别、发热以及抗病*治疗与PHN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本文仅以年龄为例绘制森林图(见图2)。3讨论本文通过Meta分析,对我国居民PHN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年龄、情绪状态、前驱痛、皮损面积、急性期疼痛程度、基础疾病、初治时间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早期小剂量使用激素是其保护因素。年龄是PHN公认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老年病人免疫功能衰退,发生HZ后,VZV复制活跃,导致神经受损严重,同时老年病人的神经系统对损伤的修复能力较差,故易发生PHN。前驱痛反映了受累神经节内VZV早期复制而造成更显著的神经损害,在出现前驱痛但并未发生皮损的情况下,病人可能因为诊断不明而延误治疗时间,加大发生PHN的风险。急性期疼痛程度直接反映了HZ急性期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急性期疼痛越重,PHN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皮疹的受累面积与PHN密切相关,且不受年龄和疼痛程度的影响,即使疼痛较轻,而皮损严重的年轻人,发生PHN的概率也明显增加。情绪状态对PHN的发生具有明显影响,有研究认为有焦虑或抑郁情况的病人,及时针对性治疗对缓解PHN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糖尿病、肿瘤以及创伤等基础疾病均可使PHN发生的风险增加,可能与这些病人的免疫功能异常、VZV侵袭神经导致的损伤更为严重、神经修复差等原因与关。有研究认为早期应用小剂量的激素,可以控制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消肿和减轻疼痛,对预防后遗神经痛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可能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差异导致延误诊断,使初治时间延长,同时存在早期预防和治疗不力,导致PHN发病率水平远高于国外报道。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一些因素因文献变量定义不一致(如皮损部位),未进行合并效应量计算。纳入研究的文献,多数为回顾性研究,通过电话进行回访,原始文献可能存在较大的回忆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治疗、性别以及发热与PHN的发生无关,与国外的报道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纳入研究较少有关,期望有更多设计严谨的研究予以证实。参考文献谢和宾,曾鸿,田立红,龙宇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6(4)-.END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排版:梧桐医学工作室来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的Meta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