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肺俞刺络拔罐对三叉神经痛即刻镇痛观察
张智龙赵淑华
医院,2天津市中医学院二附院)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发作时口才剧痛难忍,痛不欲生,甚至难以进食,严重影响了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西药治疗虽然有效,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寻求一种既能傎痛而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实为必要.近年来,我们彩民间老中医治疗面痛的方法,对本病进行了系统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将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急发期患者,以就诊后顺序按1:1配对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17例,妇女23例;年龄21-73负,病程1个月-10年.对照组40从事贸易,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3-72负;病程1个月-9年.两组病人无论病程多长,均为急性发作者.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停用其它方法,单纯重用本方法治疗.
观察组:取穴:大椎,双侧肺俞,操作:将三棱针和欲刺部位常规消*,押手按压所欲刺穴位两旁,使其处皮肤绷紧;刺手指拇,食,中三指持针,呈持笔状,露出针尖,用腕力迅速,平衡,准确地点刺穴位,深度约1-2分,随即迅速退出,押手同时放松,然后拔罐10分钟.
对照组:取穴:大椎,双侧肺俞,操作:单纯拔罐10分钟,不作针刺或刺络放血.
3疗效观察
即时效应时间,以患者治疗2个小时之内为度,走过小时的病情变化不计在内.
3.1观察指标及方法:以治疗后2小时内程度积分变化为观察指标,采用的McGill疼痛评分表中的现有疼痛程度(PPI)评分标准:0分,无痛;1分:轻度不适;2分,不适;3分,难受;4分,可怕的疼痛;5分,极为痛苦.
3.2疗效标准:风治疗后2小时内疼痛程度积分下降2分以上者为显效;下降1分者为有效,积分无变化者为无效.
3.3治疗结果
3.3.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积分变化:(见表1)
表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积分对比(又±S)
组别例数疗前疗后
观察组.82±0..41±0.05
对照组.77±0..02±0.84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观察组比较※※P0.01
3.3.2两组病人疗效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病人疗效对比(例,90)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
观察组(70.00)11(27.50)1(2.50)
对照组(22.50)31(77.50)
4讨论
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目前无统一的认识,医院王梅生医师认为其发生多由于胄膜炎使三叉神经通过的骨孔,骨管变窄或静脉瘀血而压迫神经所致.医院神经处科刘学宽医师,从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对本病进行研究,初步证明三叉神经痛是由于炎症及血管肿瘤和骨孔狭窄压迫所致.其中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其彩耳后小切口血管减压手术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由此可见,改善血循环,减轻血管压力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感受风,热*邪,或痰湿闭络,壅遏气血,血脉痹阻,不通则痛.我们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三叉神经痛病人,大多具有舌质紫暗或舌下静脉瘀紫并血瘀表现,提示本病具有"血瘀"的病理变化.因此,我们采用刺络拔罐法,以祛其瘀血,"通其经脉,调其血分",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经刺络拔罐后,疼痛强度积分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经单纯拔罐治疗后疼痛强度积分无明显变化,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优于对照组(22.5%),从而提高刺络拔罐能解除三叉神经的压迫,改善血循环,具有即刻镇痛作用,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法源于民间老中医的经验.大椎位居督脉,为手足三阳之会,固一身阳气所取聚,阳者主卫主表,故其有疏风解表,通阳汇热之功;肺俞为肺脏传输流注,出入于体表之所在,统治皮毛之疾.二穴相伍,施以刺络放血拔罐,而共奏通阳汇热,疏血通络,活血化瘀之效,对于风热*邪,痰湿闭络,血脉痹阻之三叉神经痛有标本同治之功.其止痛机理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