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我国古代的名医,在《后汉书》和《三国志》的《方技传》中都有他的传记。一名旉,字元化,沛国谯县人,说起来还是曹操的同乡。《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说他曾给东吴的大将周泰治过伤,周泰和孙权讨伐宣城“山贼”,身中十二枪,命在须臾,虞翻请来华佗,投之以药,一月而愈。第七十五回说关羽臂部受了箭伤,请来华佗为之刮骨疗毒。
按周泰讨“山贼”,身上受伤十二处的事,在《三国志》上有记载,但并没有提到华佗为他治伤。关羽“刮骨疗毒”之事,《三国志》上也有记载,但给关羽开刀的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医生,并不是华佗。因为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便把这两件事都附会在华佗的身上了。
关羽剧照《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前半段《治风疾神医身死》,叙述了华佗为曹操医治头风病以及被杀害的经过。说曹操想修造建始殿,缺少栋梁之材,命人到跃龙祠砍伐一株大梨树。工匠砍伐不动,曹操亲自前去,拔所佩剑自砍之,血溅满衣。曹操大惊,掷剑上马而回。夜梦梨树之神说来杀他,醒后头痛不可忍,遍求良医,治疗无效。命人请来华佗,华佗诊脉视疾后说:“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诞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诞,方可除根。”曹操怀疑华佗要害自己,下令把华佗囚人狱中。
贾诩进谏说:“似此良医,世罕其匹,未可废也。”曹操不听,急令追拷。华佗知自己将死,要把自著的《青囊书》传与姓吴的狱卒,修书于妻子,狱卒持书信到华佗家中取来此书,持回家中藏之。华佗死在狱中后,狱卒回家,见其妻正在烧书,急忙抢夺,全卷已被烧毁,只剩得一两页,乃阉猪鸡等小法,因此《青囊书》不曾传于世。
曹操剧照树神托梦,荒延不经
曹操伐树得病之事,古代杂史《世语》和《曹瞒传》上有记载,是古代的传说,《三国演义》应是根据这些记载加工改编的。
其实,老树中有时有红色的汁液,是生物界的自然现象,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迷信的人却认为这是“神树”,直到近现代,这种观念也没有完全绝迹。但曹操不信鬼神,是不会因此吓出病来的,所以这个传说并没有什么真实性。至于树神托梦的说法,上引二书并没有记载,更是荒诞不经了。
曹操剧照华佗的死年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所叙述的其他情节,也是多与史实不符的。首先,杀华佗的时间定在曹操病死那一年,即建安二十五年(魏黄初元年,公元),是错误的。华佗死于何年,史无明文,但可以肯定是死在曹操的幼子曹冲之前。曹冲,字仓舒,非常聪明,五六岁时,智力有如成人,著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见于《三国志》的记载,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他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年仅十三岁。据《三国志华佗传》说:曹操杀了华佗,后来他的爱子仓舒也病死了。在仓舒病危时,曹操叹息说:“我悔不该杀了华佗,眼巴巴地看着这个孩子死去了。”可见华佗比曹冲死得还早,应死在赤壁之战以前,至少比曹操早死了十二年,而不是和曹操同一年死的。
按照史书的记载:当曹操要杀华佗时,为之求情的是荀或,《三国演义》却改为贾詡。这是因为荀或已经在建安十七年(公元)死去,而《三国演义》把华佗之死定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不这样改一下,便说不通了。实际上,华佗比荀或也早死好几年。
华佗剧照华佗能做开颅手术吗
其次,《三国演义》说华佗要给曹操作开颅手术,曹操怀疑华佗要害自己,因而处死了他,这也是没有史实根据的。据《后汉书》和《三国志》的华佗本传记载:华佗发明了一种麻醉剂,叫做麻沸散(《三国演义》称为“麻肺汤”),服用后可实现全身麻醉,然后作破腹手术。
他在医学史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但他仅仅能破腹,开颅则绝无记载,因为开颅比破腹要困难得多,恐怕不是那时的医学发展水平能够办得到的。
华佗剧照曹搡为何杀华佗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呢?我们还得从《后汉书》和《三国志》的《华佗传》的记载中来寻求答案。二传说:曹操因为国事繁忙,头风病情加重,便找来华佗,为他“专视”(专门为曹操治病,就是侍医)。而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脾气不好,心情不痛快)。华佗本来是士人,不愿意“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恰巧家里来了信,他便以探家和取药方为借口回了家,又说妻子病了,长期没有回来。
有人根据上述记载,得出了一个结论,说华佗是士人出身,不愿意当医生,想要弄个一官半职,而曹操只是让他当侍医,没有满足他求官的要求,他因此非常不满,便不回来了。但仔细推敲一下,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因为本传在前面说过:华佗游学于徐州,兼通数经。
沛相陈理推举他当孝廉,太尉黄琬招聘他进人太尉府任职,他都辞而不就。可见他对仕途很冷漠,本来没有出仕的意思。上述的话,我们只能理解为:他在外面行医,过惯了那种闲云野鹤般的自由自在生活,而当侍医要受拘束,要看主人的脸色行事,有些类似奴仆,作为一个土人,他以此为耻;又加上性情孤傲,不善于逢迎,和曹操以及周围的人处得不够和谐,这样的环境,怎能呆得下去?因此才从曹操的身边溜掉了。
曹操剧照《三国志华佗传》接下来说:华佗回家以后,曹操屡次写信催他回来,而华佗“恃能厌事”(依仗自己的高明医术,不愿意作侍医),硬是没有回来。曹操大怒,派人到华佗的家中去看个究竟,告诉派出的人:“如果真是他的妻子病了,就赐给小豆四十斛(胡hu);若有虚诈,便押送回来。”于是华佗便被押送回来了。
另据本传记载:曹操的头风病(大约是神经性头痛一类病症)很重,华佗说:“这是短期治不好的,必须经常治疗,才可以延长寿命。曹操杀害了华佗,头风还没有好,对人说:“华佗能治好我的病,而这个小人故意把我的病养起来,想要抬高自己的身价。就是我不杀了这小子,他也不会为我断除病根的。”
曹操剧照总之,通过以上的资料来分析,我们的结论是:曹操杀华佗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华佗不愿意作侍医侍候曹操,请假不归,拒绝上班:另外一条是:曹操怀疑华佗有意把自己的病养起来而不予以根除。《三国演义》说是华佗要给曹操作开颅手术,引起曹操的怀疑,因而杀了他,纯属虚构。
再有,关于《青囊书》,《三国志》本传记载说:华佗临死时,拿出一卷书交与狱吏说:“这书可以救活人命。”狱吏畏惧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他,要来火把书烧了。
可见,狱吏并没有把书拿回家去,也没有由他的妻子烧掉,而是由华佗自己在狱中付之一炬了,因而华佗的著作并没有传下来。《三国演义》所说的抢回来的那一两页有关“阉猪鸡等小法”,实际,上也没有保留下来。
华佗的传人
但华佗的医术还是有传人的,据本传说:他有两个大弟子,一个叫吴普,广陵甲人:另一个叫樊阿,彭城人。二人学了华佗的医术和“五禽戏”等健身法。吴普活了九十多岁,“耳目聪明,齿牙完整”;樊阿活了一百多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吴普所著《华佗方》十卷;此外还有不署撰人的《华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华佗枕中灸刺经》一卷。
华佗剧照《华佗方》的附注中还提道:“梁有《华佗内事》五卷,又《耿奉方》六卷。”明代医药大师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时,就参考过《华佗方》。以上这些著作,可能是华佗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传下来的,也不排除有附会的可能,但至今都佚失了。
华佗死时,年龄不详。本传说:“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看来年龄是不小了。华佗之死及其著作之毁灭,实在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