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是影响方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前人说“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该患者是一位88岁的阿婆,饱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折磨十余年,每次发作肌注曲马多都难以缓解头痛,经中医介入后,将近2年时间里只发作了2次,每次发作川芎用至30g/剂都无法缓解,必用至40g以上才能明显起效,体现了明显的量效关系。
年3月14日,分诊护士带了一个涕泪交加的老奶奶来到正哥诊室,仔细询问,原来老奶奶10余年前左侧额颞部曾得过带状疱疹,疱疹治愈后遗留了神经痛,频繁发作,每次发作时疼痛剧烈,自觉局部搏动感,服用解热镇痛药后收效甚微,要持续1周以上才能缓解。3天前疼痛再次加重,医院,在社区门诊开了双氯芬酸钠口服后缓解不明显,因疼痛难耐,遂由儿子陪同到我院看急诊。
听完老奶奶的描述,初步考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排除偏头痛及三叉神经痛,继续追问症状,无牙痛,无眼睛痛,无耳鸣,无口干口苦。查看舌头舌淡暗有瘀斑苔水滑,脉沉涩,感觉六部脉往来均十分不畅。考虑一侧颞顶部为少阳及厥阴所主部位,此乃寒瘀郁阻所致,治疗当以温肝散寒、解郁止痛为主,于是我选择了少阳经的散偏汤合厥阴经的吴茱萸汤打底。患者舌质淡暗苔水滑,脉沉涩,考虑阳虚寒凝之象,因此合用了温阳散寒的麻*附子汤,其中重用川芎40g。嘱回家之后立即煎煮中药服用,1周后复诊。
酒川芎40g醋香附15g芥子10g
北柴胡15g白芍15g白芷10g
郁李仁15g吴茱萸10g*参15g
细辛5g麻*5g淡附片10g
全蝎10g姜僵蚕10g
7剂,水煎服,日一剂。
3月21日患者如约复诊,诉服药服药仅一剂头痛就大为减轻,可以忍受,现头痛轻微,已无搏动感,只是服药后自觉口苦,睡眠较前稍困难,考虑是大剂量香燥药物伤阴上火所致,然看患者舌质仍偏淡暗苔薄白,脉沉涩,考虑阳虚寒凝松而未消,不宜大幅度调整治疗方向。于是在前方基础上减少川芎用量,并加用少量熟地养阴补肾,佐治川芎白芷香燥伤阴之弊。嘱服药后立即饮用淡盐水数口,以引热下行避免上火。考虑病情好转,嘱本次药物2天服用一剂。
年7月24日,时隔16个月后,患者再次头痛发作,以头顶部及左侧颞部为主,呈搏动感及游走性,疼痛剧烈,服用解热镇痛药缓解不明显,胃纳尚可,大便正常,稍恶风。查看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左沉弦,右沉涩。因当时正值盛夏,考虑大剂量川芎过于温燥,于是将川芎用量减至30g。
北柴胡15g醋香附10g白芍15g
川芎30g芥子10g白芷10g
细辛5g防风15g郁李仁15g
全蝎10g姜僵蚕10g淡附片10g
蜜麻*5g苍术15g
3剂,水煎服,日一剂。
3天后复诊,诉本次服药后缓解不明显,仍有剧烈头痛,于是将川芎改为45g,服用后头痛明显缓解。
年11月10日,头痛再次发作,以头顶部及颞部为主,呈放电样,伴恶风。查看舌淡红有齿痕前端可见凹陷,苔薄白,脉寸涩,关尺沉弱。仍以散偏汤为主,加用活血通络之品。考虑患者高龄,上述药物过于辛散,佐用益气补肾之品。
北柴胡15g白芍15g白芷10g
郁李仁15g川芎30g细辛5g
山茱萸15g知母15g白芥子6g
红花10g全蝎10g姜僵蚕10g
*芪30g枸杞子15g巴戟天15g
3剂,水煎服,日一剂。
服药后患者头痛无缓解,遂于接下来两日先后到疼痛门诊及急诊就诊,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以及肌注曲马多后亦无明显缓解,11月13日再次来诊。
查看患者舌脉、症状基本同前,且服用上方后无口干口苦咽痛等不适。考虑病重药轻,于是加大川芎用量至45g,并合用麻*附子细辛汤加强温阳散寒之力。
醋香附15g芥子10g北柴胡15g
白芍15g白芷10g郁李仁15g
*参15g细辛5g麻*5g
淡附片10g全蝎10g姜僵蚕10g
熟地*15g川芎45g钩藤30g后下
3剂,水煎服,日一剂。
11月17日复诊,诉服药当晚疼痛即减轻,次日明显缓解,现已无明显头痛,仍以前方减其制以善后。
《神农本草经》记载“川芎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医学启源》里也提到:“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可见川芎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头痛的要药,只是对于久病头痛,常须重用才能达到“重剂起沉疴”的目的。清代奇书《辨证录》中收载有救脑汤、救破汤、散偏汤等治疗各种头痛的方,无一例外重用川芎至一两(30g),明显大于其它药的用量。以散偏汤为例,川芎用量一两,其它药物用量多在一到三钱,用量最小的白芷仅为五分,不同药物的用量相差20倍!可见重用川芎的重要性。
该患者为88岁高龄老人,不重用川芎恐难以速效,重用川芎又虑其过于耗散。考之历代本草,川芎本身无*,但很多医家却不敢重用川芎。翻阅古书,大家对大剂量川芎的疑虑最早出自于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有一文写到:“余一族子,旧服芎。医郑叔熊见之云:芎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后族子果无疾而卒。又朝士张子通之妻病脑风,服川芎甚久,亦一旦暴亡。皆目见者”,但是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川芎味辛、微苦、微甘,气香窜,性温。温窜相并,其力上升、下降、外达、内透无所不至。故诸家本草,多谓其能走泄真气,然无论何药,皆有益有弊,亦视用之何如耳”,如何应用全在辨证与配伍。如果辨证准确,且配伍得当,中病即减,后期序贯以补益气血之品,大剂量使用川芎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