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神经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篇一文搞懂各种疼痛的性质及特点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95.html

痛证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古人为了便于对痛证的描述,有利于临床分析提高疗效,而列举数十种不同的痛证。这些表现形式有时单一出现,有时综合数种同时出现,疼痛症状不论在性质、时间长短上都存在着差异,认识和鉴别这些疼痛的不同表现,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大的意义。现以《内经》对疼痛表现的记载为蓝本,将不同的疼痛分析辨证列如下:

1.小痛——即疼痛较轻或轻微疼痛,病性不很重,如《素问·刺痛论》中提到:“身体小痛”即身体微痛之意。

2.痛甚——即很痛、极痛、痛剧烈。《内经》中多处载有“痛甚”二字,如《灵枢·厥病》中有“头痛甚”。

3.偏痛——即偏于一侧疼痛,是身体对称部位的某一侧发生疼痛,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载“脉偏痛”。《灵枢·本脏》亦载“胸偏痛”,偏痛属气血不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

4.皆痛——是指身体若干部位都痛。如《素问·本病论》载:“肢体皆痛”,《灵枢·经脉》记载“足少阴之筋……所过而结者皆痛……”,《灵枢·经脉》又载:“项、背、腰尾、腘、腨、脚皆痛。”属于多发性关节痛。

5.尽痛——尽者全也,指周身疼痛,如《灵枢·经脉》所记:“身尽痛”,《素问·长刺节论》所载“肌肤尽痛”一般多见于血虚受风的患者。

6.窜痛——即痛无定处,游走不定,如《素问·刺热论》中记有“痛走胸膺背”,即疼痛走窜于胸背之间。再如:痹证中之行痹是典型的游走性疼痛,此类疼痛大多由于风邪侵袭所引起。

7.坚痛——痛处按之坚硬,如《骨空论》云:“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坚痛多属于实证,为有形实邪积聚于某处,使气血结聚所致。如瘰疬等症。

8.酸痛——《素问·刺疟》有云:“足胫酸痛……酸痛”,从中可以看到酸痛多发生于四肢、躯干,是一种痛不剧烈,而伴有痛处发酸,感觉无力的疼痛表现,多见于虚性病理变化。

9.重痛——重痛的特点是疼痛兼有沉重感,多出现在头部和四肢,《灵枢·癞狂》有:“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指出:“太阳之复……头顶痛重。”重痛多由脾运失职湿邪阻滞所致。

10.肿痛——为疼痛局部肿胀,或红或肤色不变,如疮疡:局部红肿热痛。关节扭伤,关节周围肿胀疼痛等。肿痛多由于局部血脉淤阻或局部组织水肿造成。

11.绞痛——据《辞海》解释:绞者“两物相交,而棙之,使之紧也”。《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绞痛者:“痛之甚,如绳索之相绞也”,可见绞痛是一种剧烈的疼痛,多发生于内脏器官。《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少腹绞痛”的记载。绞痛一般由寒邪内袭,或有形寒邪内停,如瘀血、痰浊所致。

12.纽痛——纽痛是一种与经筋有关的疼痛,如《灵枢·经筋》指出:“足太阳之筋……其病……腋支缺盆中纽痛”。纽痛者,筋掣而痛也,即筋脉抽掣而痛,但纽痛只是感觉筋脉抽掣而痛,并看不到筋脉的抽动。例如:“阴器纽痛”仅仅是自觉阴器抽掣疼痛,但在视觉上看不到抽动。现在的“三叉神经痛”也属这一类。

13.痞痛——即感觉心下有痞块堵塞作痛。多发生于心下胃脘之处,《内经》有“心下痞痛”之记载,此痛多由有形之邪停于心下胃脘之处,影响气机升降所致。

14.满痛和痛胀——这是一种兼有胀满感的疼痛,多见于胸、胁、腹等部位,如“胁胀痛”、“腹满痛”、“脘腹胀痛”等,《灵枢·胀论》记有:“胆胀者,胁下痛胀”,满痛和痛胀主要责于气机受阻,是气不通致痛。

15.痛濇——濇(se)者,不滑也,往来不利是为潘。痛濇即痛而痹濇。《内经》曰:“其病前后痛濇”。是感觉胸背之间气之运行受阻,往来濇滞,欲行不能,因而产生窒闷性的疼痛。多由血运滞涩不畅所致。如胸痹之痛状。

16.支痛——支痛是感觉似有物横撑其中的胀痛,多见于胁部。《素问·标本病传论》有:“肚支痛”、“两胁支痛”、“胁支满痛”的记载。此种疼痛多责于肝胆疾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厥阴所至,为支痛”。及胃脘部疾患。

17.切痛——切痛是指肠中病变之疼痛。其痛剧烈如刀切之状,故称为“切痛”。此外,“切痛”还有急切之特点。多发生于肠道,是肠中气机不通所致。

18.引痛——是指两个以上的部位互相牵引作痛。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记有:“胁下与腰相引痛”、“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缪刺论》记载:“邪客于足太阳之脉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素问·举痛论》记载:“背与心相引而痛。”所谓互相牵引作痛,应从两种情况来理解。一种是疼痛发作时两处同时疼痛,而且两个痛处间有牵引的感觉。另一种情况是一处先痛,其痛感传至另一处,即所谓放射痛。如肝胆疾患放射到肩背。

19.掣痛——掣者,牵线也,掣痛即身体或手足的筋脉牵掣作痛,病变多发生于筋脉,咎其病本,责于肝,筋脉失养所致。

20.跳痛——是一种有节律的一跳一跳的疼痛。《内经》将此描述为:“痛如小锤居其中”,多见于痈肿疮疡成脓肘及肝阳上亢之证,如两太阳穴处跳痛。

21.刺痛——《内经》形象地描述曰:“痛如似锥针刺”,此种疼痛多发生于瘀血出现的局部,痛处固定不移,伴有一系列的瘀血或缺血表现,如真心痛。

22.搐痛——搐者,积聚也,搐痛即聚痛,《灵枢经白话解》提出搐痛是形容疼痛集中于一处,为局限性疼痛,多见于瘀血,痰湿等有形实邪凝聚于某处之症。

23.隐痛——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常见于头部、脘腹部,一般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机体失却充养、温煦所致。

24.空痛——指疼痛有空虚之感。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多由气血精髓亏虚,组织器官失其荣养所致。

25.卒痛——指疼痛突然发作,来势迅猛,一般疼痛比较剧烈,多见于寒证性疼痛,有时此种疼痛也称为疾痛,痛急,暴痛。

26.缓痛——指疼痛渐断而来,或徐徐加重,或时痛时止,或始终隐隐而痛,多见于久病,虚证之中,为气血不足,温煦失调而痛。

27.时痛——即疼痛过程中时作时止,不是持续疼痛不缓解,而是阵发性疼痛,此种疼痛多见于气滞性疼痛或虚性疼痛。

28.乍痛——乍者“暂也”“忽也”,即疼痛发作突然,时间短暂,移时复痛,与时痛相比,虽然都归阵发性疼痛,但比时痛维持时间更短,起病急剧。

29.延迟痛——在虫兽金刃所伤后,或跌扑损伤之后,当时无明显疼痛感,往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疼痛症状,患者对痛刺激的强度、定位、范围、发生的时间常常主诉不清,疼痛的持续时间也较长。此种疼痛原因多复杂,可有热*郁积、气滞血瘀、筋骨错位等等。

30.持续痛——即痛甚不休,无缓解之时,多为瘀血所致。

31.痛而拒按——疼痛部位不可触及、按压,按之则痛剧,此类疼痛多属实证,如食积内停,胃脘疼痛。

32.痛而喜按——喜欢按压疼痛部位、按之则痛减,舒适,此类疼痛多属于虚证,如肾虚腰痛。

33.痛而喜暖——痛而欲饮热水,或欲加热敷,得温得热则减,遇寒则重,此类多为寒证或虚证,如寒邪犯胃的胃脘痛。

34.痛而恶热——喜冷痛而欲饮冷水或不欲盖衣被,得寒则减,则舒服,得热则剧,此为热证。

......

如有不足,请各位同仁多多补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