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神经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故事羌活篇后脑勺痛用羌活 [复制链接]

1#

《羌活篇》

/后脑勺痛用羌活/

竹篱茅舍传来小指月背诵《治病主药诀》的声音:

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更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

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

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

肢节之痛用羌活,祛风祛湿亦其功。

......

......

咚!咚!咚!传来重重的敲门声,一个大叔低着头,边捶着脑袋边走进来。

小指月把他领到导诊台前,问他,大叔你这是干什么呢?这大叔皱着眉头说,我这头痛得要命,昨天晚上就痛到现在。

老先生便跟小指月说,头痛应该先问什么呢?小指月说,问部位,大叔你是哪个地方痛得最厉害?大叔还是皱紧眉头,又咬牙切齿,好像苦大仇深的样子说,后脑勺这里非常痛好像被杖击打一样。

老先生又跟小指月说,这是什么经所过呢?小指月说,后脑勺,是足背膀胱经。说完小指月还把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背了出来: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

爷爷点了点头说,除了问部位还要问什么?小指月笑笑说,最重要的还要问清楚病因。

然后小指月就问,大叔,你昨天有没有着凉受风啊?这大叔点点头说,昨天中午太热了,我就在靠窗的一张椅子上睡着,我把头放在窗口上,后脑勺直接对着窗口吹,醒来后觉得有些不舒服,一到晚上,就痛得要命,昨天整晚都没有睡好。

小指月一号脉,脉浮,一看舌苔,舌苔薄白,点了点头说,爷爷,这个我会治,足太阳膀胱经受寒,为风寒所击,寒主收引,不通则痛。太阳膀胱经主表,其在皮表者,汗而发之。直接用走足太阳膀胱经的风药羌活就可以了。

《珍珠囊》曰,羌活主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

老先生点点头说,不错,就是这么看病。然后小指月给大叔包了一小包羌活粉,回去叫他拿点酒来冲服。

大叔先是一愣,他说,老先生,你怎么还没下手,你小徒弟给我看病管不管用啊,我这头痛可厉害了。老先生笑笑说,小火不可轻视,小王不可小瞧,小郎中不可小觑,你回去放心吃药吧!

这大叔虽然还有些疑虑,但既然老先生都发话了,也不好再说什么。拿着药回去,用酒一送服,被子一捂,马上出了点小汗,特别是头颈背那一块衣服都有点湿了。这大叔心想,这小郎中真不简单,走的时候交代我说,回去用温酒送服药散,然后被子一盖,这背部马上就会出些汗,而且出完汗,头痛就好了。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这大叔汗水一出,整个头部寒气一解,身体就像松绑了一样。第二天还特意上竹篱茅舍来道谢,这些村民都很朴实,一旦吃药治好病后,都非常知道感恩,一定要前来致谢。

小指月在他小笔记本上记到:

膀胱背表寒气加,后脑勺痛如杖打。

其在皮者用汗法,此时使用羌活佳。

若是加酒把汗发,寒散痛止效堪夸。

中医故事——生姜(上)(早行山中口含姜)

中医故事——生姜(上)(水火伤,用生姜)

中医故事——生姜(上)(生姜解半夏*)

中医故事——生姜(上)(生姜童便醒跌仆)

中医故事——生姜(上)(止呕圣药姜汁)

中医故事——生姜(上)(老禅师的延寿姜)

中医故事——生姜(下)(姜枣茶,治痛经)

中医故事——生姜(下)(姜茶饮,治痢方)

中医故事——生姜(下)(枯树、姜汁治脱发)

中医故事——《荆芥篇》(产后血晕第一要药——荆芥)

中医故事——《荆芥篇》(治荨麻疹的金刚钻)

中医故事——《荆芥篇》(**的眼疾)

中医故事——《荆芥篇》(止嗽散里头的荆芥)

中医故事——《防风篇》(荆防擅治四时外感)

中医故事——《防风篇》(七分饱与玉屏风散)

中医故事——《防风篇》(中气下陷泄不止)

中医故事——《防风篇》(防风配枳壳治中风肠痹)

中医故事——《防风篇》(同病异治——病同机不同)

中医故事——《防风篇》(风药润剂与咳门第一神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